首页 历史文章正文

100个历史故事成语(百句经典成语,解读有趣历史,让你大开眼界!)

历史 2023年09月15日 03:45 84 琥珀街作者
100个历史故事成语(百句经典成语,解读有趣历史,让你大开眼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00个历史故事成语:解读有趣历史,让你大开眼界!

1. 四面楚歌

“四面楚歌”说的是战国时期汉国的楚地被四面包围,演绎出的一幅形势极其严峻而可怕之景象。这个成语常常用来比喻孤城难守,四面受敌。

2.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这句成语出自《战国策》。百足之虫,形象地告诉了人们,小的或弱小的生命可以顽强的存活下来。

3. 望梅止渴

出自《墨子·墨制》。故事中,墨子的门徒鲍叔牙走在沙漠中暴露在炎热的阳光下,虽然渴得口干舌燥,但看到远处有一棵开花结果的梅树,他终于可以“望梅止渴”了。

4. 鸟语花香

这个典故来源于唐代贞观之治时期,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得到宰相长孙无忌的辅佐,朝廷风气大为整肃,国家安定。百姓的生活逐渐变得安定祥和,鸟语花香。

5. 画蛇添足

“画蛇添足”说的是追加不必要的东西,使事情变得不可收拾。这个成语的典故就是一个人看到一条蛇之后,为了应景画了一只蛇在蛇旁边。实际上,这样的做法实在多此一举,因为“蛇”已经很清晰了。

6. 文武双全

南宋时期,司马光曾担任过御史大夫和兵部尚书,这就是后来在文化领域和武装力量之间进一步形成“文武双全”的典型代表例子。

7. 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融入娱乐元素,让学生感觉到学习是一种乐趣。比如,《三字经》就是一种通过童谣的方式来教育小孩子读书写字的教材。

8. 画龙点睛

据传宋代画家张择端曾画了一幅画,观察者们认为非常完美,只是龙没有神气。这是张择端就加上了一笔,令龙显得灵动起来,这幅画因此也就完美无缺地完成了,“画龙点睛”指的就是在一副已经完成的画面上加入一笔精髓所在,起到精炼唯美之效。

9. 一举两得

这个成语的典故与三个大战略家有关,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兵家太公望。期间,太公望出游,一次经过父母哭墙。他就说自己心里既关父母哭墙之事,也想商榷将来的计划。“一举两得”成语也由此得名。

10. 以德服人

“以德服人”是教育引导的一种思维方式,也是立国之本。汉武帝时期,大臣王吉归依儒学,希望以儒家思想指导国家决策,帝王对此表示赞同,并实行“以德服人”的政策,他深刻的理解到,用道德力量来感召人民的智慧,才是领袖最好的选择。

11. 知足常乐

“知足常乐”这个成语是贾谊采用的谚语。意思是说心满意足的人总是快乐的。因此,当你只求自己的需求,而不是渴望拥有更多的东西时,你就能享受到生命中的美好。

12. 人山人海

“人山人海”原本是用来形容观众密集的场景,后来逐渐成为了形容人群繁多的场面。唐代有一位诗人杜甫,他曾经写下这样一首诗:“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不料,登高一呼,来往竟无人”。

13. 走马观花

“走马观花”是指来到某个地方,略作停顿,然后又赶快赶路的情况。这个成语的典故与唐太宗有关。据说,当他率军经过一片花园时,他骑马快速地穿过这片花园,只匆匆地看了一眼,于是“走马观花”这个词就广泛传开了。

14. 心花怒放

“心花怒放”源于诗人龚自珍的一首词。人们通过这个词组理解到,一个人的心境里充满了幸福和快乐。在这个时刻,她的心灵像开花一样盛开,繁荣茂盛。

15. 画地为牢

“画地为牢”说的是状如天罗地网般环绕着某个地区的围墙。正如荀子所说:“牢不可破,固不可拔,圭不可磨,璧不可烧,此之谓四坚,民之宝也。”

16. 画饼充饥

“画饼充饥”就是指空想和虚假承诺,只会让人陷入更深的绝望中。因为画出来的美味只是美好想象而已,无法实际充饥。

17. 掩耳盗铃

“掩耳盗铃”是指自己欺骗自己,他人从来并不关心那些根本不存在的事情。词源讲的是有一个人掩住他的耳朵,偷走了一只铃铛。这个人认为别人听不到,而他能听到,实际上是一个自欺欺人的行为。

18. 闭门造车

“闭门造车”是指没有循序渐进的知识递进体系,仅限于自行发明。这个成语的典故指的是春秋末年,楚国的军队没有用过传统的战车,而是按照自己的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战车,结果在与齐国交战中惨败。

19. 众矢之的

“众矢之的”指的是一人成为众人谴责的对象。它的来源是三国时期的故事,曹操在听到蔡瑁和张允告发自己的时候,把弓箭拿来试图杀人,但没开得成箭。从此“中众矢之的”这个成语就流传下来了。

20. 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指的是虚假的武术理论和空谈。这个成语的来源是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著名将领姜维在战役上失败后,接受了亲人和朋友的赞美,但是最后发现他们并没有给他正确的意见,而是纸上谈兵。

21.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是指有志向的人宁愿失去一切,也不肯放弃自己坚定的信念。它源于漢高祖時期南岳的道士徐福受到恶人所逼,不愿屈服,跳崖而亡。

22.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一句诗句,成语意思是说只要精神奋斗,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就会超越困境,到达目的地。

23. 同舟共济

“同舟共济”是指在危机时期,不同的人们必须团结一致,共同应对现实的挑战。这个成语起源于明朝,当时瘟疫流行,民非常害怕。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团结一致,共同抗击这场瘟疫。

24. 迎刃而解

“迎刃而解”是指不难解决,事情进展得很顺利。其历史典故的来源是《史记》中记录的项羽发生争论,萧何提议,用刀割掉烤制的牛肉,来举例说明政策的正确性。项羽看后,立即了解,问题顺利解决。

25. 碧眼儿郎

“碧眼儿郎”原为古代藏族、蒙古族一种民间艺人称号。因为《雍正侑鹫图》中的一组画像中刻画了一位藏族将军,他的眼睛碧绿清澈,因此成为了此后定义的“碧眼儿郎”

26. 同病相怜

“同病相怜”是指两个人,尽管他们有着不同的痛苦和痛苦,但他们互相理解并分享同样的感受。它常用于慰籍和鼓励相互支持的人。

27. 画蛇添足

在古代,有个人认为他画得一条蛇不够写实,于是,他在蛇身上添了一些线条和形态,结果,他画出了一条类似于蛇的怪物,最后面对别人的笑话而尴尬不已;成语"画蛇添足"就源自于此,意思是做某种无意义的事情。

28. 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二虎之力”派生自《庄子·外篇·养生主》一篇,讲了齐国国太傅蒯聩的家丁刺杀他后,三百里之内没有人能挟持他的重棺。其后人叹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九牛二虎之力,终究抵不过滴水穿石。”

29. 画龙点睛

“画龙点睛”是创作中的一种技法,它是指导者、创作者最后加上一笔点化全作品的主题或是重点,让整个作品无比精彩和生动。传说,南朝梁朝时,画家张僧繇为世子画了一幅巨龙图,“龙身少一点”是世子唯一的不满,张僧繇于是在这条龙图的眼睛上画了一点,于是这条龙竟然似乎活了过来,至此,“画龙点睛”便留下古代的美称。

30. 横扫千军

《楚辞》《离骚》中的《国殇》中有“螟蛉之子,不可以须臾离母。正羽翼羽,不可以出游击于千里。横扫千军,如风行。帷子中表,颜如存如亡。”的描写,这里的“横扫千军”是楚国面对嬴政时给其他国家对嬴政不服的形势下所采取的强硬态度,打的是高山流水的主义,所以也有成为强攻的意思。

31. 白驹过隙

专指时间的流失。这个成语的故事内容来自于东汉时期。当时献帝正在游戏中,他听到窗外有孩子唱歌,唱道:“白驹过隙,快如飞电”,意思是说时光如白马过隙般匆匆

发表评论

琥珀街百科 备案号:粤ICP备19069238号-1
友情链接: 365百科网 贝壳一六八